游戲行業是我國近年來發展最為強勁、增長最為迅速、交易最為活躍的行業之一。
據市場研究機構Niko Partners預測,截止到2022年,中國的游戲玩家總數將會超過7.68億人,游戲帶來的總營收將達420億美元,預計2024年將達到467億美元,以上還不含與游戲行業上下游緊密相關的媒體、廣告以及泛娛樂行業的營收數據。
隨著三維游戲的大量涌現,用戶對游戲細節也有了更多的追求,三維游戲模型制作是現階段游戲內容的主攻方向。
三維游戲模型制作包含場景設計、角色設計和道具設計。
目前一個常態的模型產出方式是在二維圖片的基礎上對人物或建筑進行多維疊加制作,從而達到增強游戲真實感,立體感的目的。這不僅涉及計算機基礎知識,對技術人員的能力也有較高的要求。
近期一款國產3A游戲《黑神話:悟空》在沒有任何預熱的情況下,僅憑一段13分鐘的實機演示視頻,B站播放量即高達2304萬,評論超17萬條,一時間成為了全球行業的焦點。
值得整個行業關注的是,震撼的游戲場景來源于我們現實中諸多著名場景。如游戲內小雷音寺的建筑模型來源于重慶大足石刻的實景三維重建模型。
經幢用的是山西五臺山佛光寺經幢的實景三維重建模型。
山西南山寺石欄的實景三維重建模型也被融入了游戲中。
游戲內的部分佛像更是直接將山西澤州府城玉皇廟的北方玄武第六宿“室火豬”,北方玄武第四宿“虛日鼠”,西方白虎第二宿“婁金狗”,東方青龍第二宿“亢金龍”的實景三維模型搬進了虛擬世界。
十幾分鐘的視頻背后,還有巨大的工程量在等待完善。傳統的游戲建模方式完成視頻內表現的場景,可能需要耗費上百人以年為單位計數的時間。實景三維攝影測量技術的加持,讓這一卷帙浩繁的工程成為一個辦公室內的幾個人在一個月內就能完成的“小項目”。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
王者榮耀楊玉環三周年限定皮膚《遇見飛天》,依托于敦煌莫高窟第423窟——《天宮伎樂飛天》的三維重建模型,這是和敦煌研究院官方第一次跨界合作。
搭配的是敦煌最經典的藍色系(石青、青金石)與橙色系(鉛丹、鐵紅),在唐朝飛天形象的基礎上,對服飾,武器等進行了元素創作,人物“反轉琵琶”的造型更是重現壁畫最經典的舞蹈動作。
此后,王者峽谷又迎來了瑤與神鹿的相遇《遇見神鹿》,皮膚也是以敦煌風格設計,來源于敦煌莫高窟——第257窟《九色鹿本生》的三維重建模型。
服飾風格將古裝與敦煌文化結合,融入了敦煌壁畫特有的密陀僧色,搭配白綠色,強烈的冷暖對比,飛舞的白紗飄帶,視覺上更具神性、生機。這款皮膚目前仍是很多玩家的“掌上明珠”。
這兩款皮膚,展現了實景三維模型在游戲內的文化傳遞作用。其實我們所看到的敦煌壁畫很多都是十分斑駁的,它們的實際形態構成有好幾層,經過歲月的流轉,表面的細泥層會被慢慢地腐蝕,通過實景三維重建技術可以將壁畫的原貌重現并保存。
傳統的場景建模存在許多局限,模型效果非常依賴原畫質量,不僅需要與原畫師進行大量溝通,時間和相似度也得不到保障。
實景三維建模就不需要手繪,技術門檻不高,會拍照就能建模,建出來的實景模型不僅更全面更精細,貼圖都是1:1還原真實場景的紋理。
都說三維模型“三分靠建模,七分靠貼圖”,實景三維重建技術可以幫助建模團隊大大降低貼圖處理,高低模所花費的人員成本。
游戲行業想在場景創意上有所突破,從場景歷史、文化遺址的實景三維數據庫取材是比較簡潔的途徑,利用實景三維重建技術對傳統文化要素進行數字化內容提取并入庫,能輔助建模師二次創作。不論是哪個時代的游戲制作團隊,都不用頻繁去實地考察,也不用擔心無原畫參照,依托云端就可以尋找各類歷史場景遺址的美術靈感。
以前的實景三維建模還需要操作人員對建模,計算機知識有所了解,現在,云端地球重建云平臺簡化了數據采集流程,只需拍攝照片,就能自動生成目標的實景三維模型。
下面是一些用云端地球重建并成功應用到游戲的案例。
大成坊 實景三維重建項目——全自動建模算法重建,更快更高效地將大成坊進行了1:1的高精度模型還原,成果現已被某游戲廠商購買使用。
一名用戶隨手拍的“白云山九龍泉龍壁”成功重建出實景三維模型,無意間為歷史文物進行了數字化存儲,這種極具文化色彩的模型,已被用于某游戲的道具設計。
通過綠幕融合技術,將實景三維模型與真實人物快速融合,不僅可以用于大型實景演出,還能為VR虛擬社交類游戲提供模型途徑,這項成果已被某游戲廠商收購。
不論是《黑神話:悟空》游戲場景對實景三維重建的利用,還是王者榮耀聯合敦煌的數字化重建項目,都是在擴展實景三維重建技術在游戲行業的發展。
未來5年,實景三維建模低成本,高還原的優勢,將在游戲行業得到多少應用,值得我們期待。